四川省宜宾市地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属于乌蒙山连片特困区,是水电移民重点区域,贫困和移民交织,如何让这个区域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三峡集团不断探索精准帮扶举措。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为助力金沙江下游库区脱贫攻坚,推动库区移民后续发展,支持移民和贫困群众发展产业,2017年三峡集团探索设立了“三峡种子基金”。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做好新冠疫情防控这道“加试题”,如何让三峡帮扶“小种子”跑出产业帮扶“加速度”?
在全国“两会”前夕,三峡集团组成由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和移民工作办公室的联合工作组,前往“三峡种子基金”帮扶的宜宾市7县区62个村,深入田间地头,全方位了解基金实施情况,研究推动更加赋能的帮扶新举措落地落实。
“及时雨”
2019年,屏山县新安镇大坪村村民童贵荣返乡创业,带领村里20多户村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因手头资金不足,村里及时协调,申请到10万元“三峡种子基金”作为启动资金,创办了生猪养殖场、枇杷种植基地。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殖业,为农户提供仔猪,传授养殖技术,免费为移民困难户、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很多像他一样的村民不用外出务工在家乡就可以有一份稳定收入。
贫困户借用”三峡种子基金发展产业,免收资金占用费,其他用户借用只收3‰月息,远低于金融机构及民间借贷利率,借款风险低,而且申请方便快捷、使用灵活,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殊种植业、养殖业等,启动资金不足或购买生产物资、恢复和扩大生产周转金紧张时,“三峡种子基金”起到了“及时雨”作用。
叙州区安边镇浮冰田村,2012年三峡集团投入帮扶资金10万元,“三峡种子基金”设立后,2019年三峡集团再次捐赠10万元。村民李西辉,2015年开始借用基金,种植适应性强的紫秋葡萄。第一年栽苗,第二年可投产,第三年进入丰产期,2018年年达到盛果期,亩产可达250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8000元以上。李西辉的葡萄种植面积已从近10亩发展到200多亩。
由于信用好,李西辉的借款额度从1万元不断提升到4万元。在李西辉所在的浮冰田村和临近的大滩村的村民中,多次借用“三峡种子基金”,发展紫秋葡萄业的种植户不断增加。
“金种子”
屏山县新市镇龙口村村民苟光莉,是向家坝电站移民,2018年借用“三峡种子基金”10万元,成立了汐爱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在新市镇院坪村和屏边乡街基村建起了两个大型蛋鸡养殖场,每天产蛋近4万枚,年产值400万元以上,纯收入超过50万元。
两年时间,不仅苟光莉一家富了,合作社每年给80多户贫困户分红500元,还吸纳附近移民及贫困户到鸡场务工。“三峡种子基金”使苟光莉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能人,合作社的母鸡源源不断生下“金蛋蛋”。
屏山县的书楼镇宝宁村,是“三峡种子基金”帮扶的重点村。三峡集团2013年捐赠10万元,2018年追加至20万元,重点支持贫困户和移民发展龙眼和桂圆种植业。当地龙眼品质好、价格高,宝宁村被誉为“金江龙眼第一村”。村民积极引入新品种“宝宁1号”,每斤多卖6元,带动全镇桂圆实现换代升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村基金借款78户,受益300余人,人均增收5000余元。
“三峡种子基金”自2017年设立以来,三峡集团累计为宜宾市金沙江下游库区屏山县、高县、江安县、长宁县、叙州区、翠屏区、南溪区等7县(区)62个50人以上移民村每村捐赠“三峡种子基金”1200万元。基金帮村到户到产业,由于精细管理,投放率保持在95%左右,到期回收率达99.9%以上,借款2100多户,平均每户年增收5700多元,直接惠及2.2万余人,基金净增值38万多元。
基金帮扶项目增收明显,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当地群众形象地把“三峡种子基金”比喻为致富“金种子”。
“小种子”种出“大产业”
宜宾市地处川南山区,属于金沙江河谷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富硒,适合发展特色种植业。基金捐赠到村,落实到产业,支持群众发展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还款能力强的产业项目。
近年来,在基金的帮扶下,葡萄园、李子园、龙眼园、茶园观光业等种植业不断涌现,养猪场、养鸡场、肉牛场等养殖业层出不穷,制酒作坊、农家乐、乡村休闲游等加工业和服务业相伴而生、接踵发展,向家坝库区乡村产业方兴未艾。